主內容首部
聚焦中國:中國的貿易策略

2025年11月18日

要點

  • 儘管面臨多重關稅壓力,中國出口今年依然表現強勁,競爭力已不僅限於價格因素。
  • 然而,中國仍希望進一步平衡進出口,部分策略是將產能轉移至海外,更貼近消費者市場。
  • 隨著部分跨國公司將其策略從「立足中國,服務中國」調整為「立足中國,服務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呈現回升態勢。

中國數據回顧(2025 年10 月) [@source-wind-hsbc]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速10 月小幅放緩至2.9%。儘管近期發放了最後一批以舊換新補貼,但此前受益於補貼政策的耐用品在10 月走弱。這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基數明顯偏高。特別是,汽車銷售按年下降6.6%,顯著拖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整體增速。
  • 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速10 月放緩至4.9%,部分原因是出口下降。然而,國家統計局此前指出,部分生產在八天黃金周長假前已提前完成,因此抑制了10 月的生產活動。按行業劃分,出口走弱可能解釋了電氣機械以及電腦和通信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回落。
  • 固定資產投資10 月按年下降1.7%,因製造業投資(下降6.7%)、房地產投資(下降23%)和基礎設施投資(下降8.2%)面臨更大壓力。國內「反內卷」行動預計將繼續成為短期內抑制投資意願的重要因素,只有當投資者看到行業整合推進或利潤率顯著改善時,投資意願才可能回升。
  • 出口在10 月按年下降1.1%,為自2 月以來首次收縮。雖然增速放緩主要是由於高基數,但美國工業與安全局擴大50%所有權實體規則的適用範圍以及中國對稀土等關鍵礦物實施出口管制,也可能產生了一定影響。與此同時,進口按年增速放緩至1.0%,因高科技產品進口增速放緩,或受到貿易緊張局勢的影響。
  • 消費價格指數在連續兩個月下降後,10 月按年小幅上升0.2%,這得益於核心消費價格指數的持續改善(增長1.2%)。生產價格指數跌幅也有所收窄,按年下降2.1%,但按月環比轉為增長0.1%,為去年11 月以來首次轉正,部分得益於有色金屬價格上漲。同時,整治不合理競爭的措施也可能提供一定支撐。

中國的貿易策略

強勁的出口、海外投資和外國直接投資

即便存在關稅不確定性,中國出口仍顯韌性

今年前10 個月,中國出口按年增長5.3%(以美元計)。這種韌性得益於貿易多元化,以及其他經濟體提前採購的拉動效應,從而推升了對中國中間品和資本品的需求。中國在關稅方面的劣勢也沒有先前預期的那樣顯著。與此同時,中國平均出口價格正呈下降趨勢,主要受國內貶值壓力以及人民幣兌歐元等非美元貨幣相對走弱的影響。

「中國製造」的競爭力已不止於價格因素

關稅下降或可提振中國對美出口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美國對中國資本品和中間品的需求近年來對價格的敏感度正逐步下降。儘管如此,我們注意到,2024 年美國進口的最低價格檔消費品中約有67%原產於中國,遠高於中國在美國消費品進口中32%的份額。近期10%的關稅下調,令美國對中國消費品的關稅與對某些新興經濟體的關稅持平,這可能會提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

對外直接投資會成為可行的策略嗎?

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擁有巨大增長潛力

交易夥伴對中國出口競爭力的擔憂日益加劇。然而,在新的五年規劃中,中國承諾透過加強貿易與投資合作來平衡進出口。日本的策略(即加大對外直接投資並實現本地化生產)是否適用於中國?其中一項重要挑戰在於各國對中國海外投資的國家安全審查日益趨嚴。然而,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擁有巨大增長潛力。對於部分交易夥伴而言,允許中國透過直接投資建廠、以出口替代為目的開展本地生產,可能有助於緩解貿易緊張關係。

外商直接投資的新趨勢:從「中國服務中國」到「中國服務全球」?

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已有所回升

在貿易前景不確定的背景下,跨國公司正在重新評估對華策略。一些跨國公司暫停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的計劃,另一些則在探索中國的創新能力,以增強其全球競爭力。同時,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已轉為溫和流入,且中國的外資研發中心數量有所增加。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可能意味著再全球化迎來新的階段。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滙豐銀行;注:數據截至2025 年9 月。
資料來源:CEIC、滙豐銀行
資料來源:LSEG Eikon
*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回報 資料來源:LSEG Eikon。截至2025 年11 月14 日收盤
深入了解基金經理的看法
更多影片有關滙豐環球投資管理為客戶發掘全球投資機會
訂閱滙豐快訊
每周獲取滙豐投資通訊,緊貼最新市場分析。

相關資訊

中國黃金周期間消費表現平淡:人均旅遊支出按年下降0.6%,較2019 年下降2.6%。[10月21日]
今年以來,搶出口和AI 硬體熱潮共同推動了出口量增長...[10月7日]
7 月和8 月的疲弱數據加大了市場對政策刺激的預期;中國計劃推動經濟再平衡和再通脹。[9月16日]
圍繞關稅的不確定性勢必會對出口和投資造成壓力,抑制整個地區的經濟增長。[6月27日]

披露附錄

1. 本報告發布日期為 2025 年 11 月 18 日。

2. 除非本報告顯示不同的日期及/或具體的時間,否則本報告中的所有市場資料截止於 2025 年 11 月 18 日。

3. 滙豐設有識別及管理與研究業務相關的潛在利益衝突的制度。滙豐分析師及其他從事研究報告準備和發布工作的人員有獨立於投資銀行業務的匯報線。研究業務與投資銀行及做市商交易業務之間設有資訊隔離牆,以確保保密資訊和(或)價格敏感性資訊可以得到妥善處理。

4. 您不可出於以下目的使用/引用本報告中的任何資料作為參考:(i)決定貸款協議、其它融資合同或金融工具項下的應付利息,或其它應付款項,(ii)決定購買、出售、交易或贖回金融工具的價格,或金融工具的價值,和/或(iii)測度金融工具的表現。

5. 本報告為滙豐環球研究發布的英文報告的中文翻譯版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加拿大滙豐銀行和滙豐金融科技服務(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已採取合理措施以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如中英文版本的內容有差異, 須以英文版本內容為準。

免責聲明

本報告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簡稱「HBAP」,註冊地址香港皇后大道中 1 號)編製。HBAP 在香港成立,隸屬於滙豐集團。

本報告由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及 HBAP(合稱「發行方」)向其客戶分發。本報告僅供一般傳閱和資訊參考目的。本報告在編製時並未考慮任何特定客戶或用途,亦未考慮任何特定客戶的任何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個人情況或需求。HBAP 根據在編製時來自其認為可靠來源的公開信息編製本報告,但未獨立驗證此類資訊。 本報告的內容如有變更恕不另行通知。對於因您使用或依賴本報告, 而可能導致您產生、或承受因此造成、導致或與其相關的任何損失、損害或任何形式的其他後果,HBAP 及發行方不承擔任何責任。對於本報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HBAP 及發行方並不作任何擔保、聲明或保證。本報告並非投資建議或意見,亦不以銷售投資或服務或邀約購買或認購這些投資或服務為目的。您不應使用或依賴本報告作出任何投資決定。HBAP 及發行方對於您的此類使用或依賴不承擔任何責任。若對本報告內容有任何問題,您應該諮詢您所地區的專業顧問。您不應為任何目的向任何個人或實體複製或進一步分發本報告部分或全部的內容。本報告不得在任何禁止分派本報告的地區分發。

以下條款僅適用於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向其客戶分發時的情況

滙豐(台灣)辦理信託業務,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及忠實義務。滙豐(台灣)不擔保信託業務之管理或運用績效,委託人或受益人應自負盈虧。

中國內地

在中國內地,本報告由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滙豐中國」)向其客戶分發,僅用於一般參考目的。本報告並不旨在提供證券和期貨投資建議或提供金融信息服務,亦不旨在推廣或銷售任何理財產品。本報告所載內容和信息均基於現狀提供。若對本報告內容有任何問題,您應該諮詢您所在轄區的專業顧問。

© 版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 2025,版權所有。

未經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的事先書面許可,不得對本報告任何部分進行複製、存儲於檢索系統,或以任何電子、機械、影印、記錄或其它形式或方式進行傳輸。